基层要闻
您现在所在位置:新闻动态 > 基层要闻
化产一车间在降本增效行动上的三大锦囊妙计
发布时间:2021-08-26    作者:   点击量:283   分享到:

常言道,省的就是赚的,搞生产经营就如同我们自己居家过日子。各种原料消耗就好比我们饮食中的柴米油盐酱醋,如何能够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就是我们搞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那么就让笔者带你们看看化产一车间是如何做的?

“吃干榨净,釜底抽薪”的硫酸收集

硫酸是生产硫铵的主要化工耗材,但在此工艺过程中对硫酸纯度和杂质要求不高,逮住这个命脉,车间就从硫酸管控上下功夫,真可谓是应收尽收。生产过程的所有“下脚料”——检修废液、设备清洗、清洗地面的废水就连冲刷到地面的雨水都不放过,这些凡是沾了硫铵、硫酸的液体都会统统收进该车间东南角的“百宝箱”;其次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式,车间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控放料、烘干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刚刚好,杜绝质量过剩。

aec84b5ef44e15065c558828ccd14cd_副本.jpg

“细水长流、打破惯例”的洗油诊断

洗油是生产粗苯的主要化工原料,需要定期向系统上补充保证吸收反应。该操作的惯例是洗油定期一次补充到位,多次少量排渣的运行模式。为了减少消耗,铵苯系统的魏军锋带领班组摸索运行新模式,尝试少量多次补充,定期一次性排渣的反向思维,没想到效果还真不一般,洗油单耗居然在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实现了逆转。成功后的他打趣说“这生产系统就跟人肠胃一样,还真少食多餐,消化才能好”。其次他们还不断摸索突破排渣温度的高线,第一次排渣温度186℃,第二次排渣温度升高5℃,排渣顺利;第三次升高8℃,排渣顺利,就这样一步步,排渣温度尝试提高到了200℃,可别小看这14℃的温差,省的洗油可不少。

微信图片_20210826170817.jpg

“精准把控、手到擒来”的液碱操控

蒸氨最主要的一味“药剂”便是液碱,少了它,蒸氨就失去了灵魂,但加多加少也是有讲究的,加少了,铵盐得不到有效分解,加多了造成原料浪费。为了实现精准调控,蒸氨人手中的PH小试纸就成了法宝,为了精确PH值,他们两只脚就像踩了风火轮,原先每小时1次的巡检,硬是让他们增加到了5次以上,见水就掏试纸也成了他们的习惯,为的就是合适PH值,蒸出刚刚好的废水指标;经过千百次摸索,现在塔顶温度也能精准控制在±0.5℃范围内,达到蒸氨最佳分解效果,减少了液碱消耗。

    这三锦囊妙计只是该车间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在操作细节、利润点管控方面举措还有很多该车间之所以能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大的突破,与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坚守和付出是分不开的相信这种精神也会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绽放。(通讯员:化产一车间 张艳 责编:张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