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您现在所在位置:员工天地 > 员工风采
观《长恨歌》有感:一场穿越千年的爱恨绝唱
发布时间:2025-08-23    作者:   点击量:71   分享到:

夜幕低垂,华清宫的轮廓浸在微凉的晚风里,当第一束灯光从骊山脚下亮起,这场以山为幕、以水为台的《长恨歌》实景演出,便将千年前的盛唐爱恨,鲜活地铺展在眼前。

1755956796653022.jpeg

歌舞是整场演出的灵魂,每一段舞姿都藏着剧情的起伏。初遇时,杨贵妃携宫女翩然登场,霓裳羽衣舞的裙摆随舞步轻旋,水袖如流云般划过湖面,舞者足尖点地的轻盈、腰肢扭转的柔婉,将“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娇憨与华贵诠释得恰到好处;马嵬坡兵变一幕,急促的舞步取代了此前的舒缓,士兵们铠甲相撞的沉重步伐、贵妃转身时水袖骤然下垂的无力,与背景里崩塌的宫墙光影交织,把“六军不发无奈何”的绝望狠狠砸在观众心上;而结尾处“魂归长生殿”,两人隔着虚空起舞,伸手却难触碰的肢体语言,让“天长地久有时尽”的思念,化作了满场无声的怅然。 

1755956758229469.jpeg

乐器的旋律则是情绪的引路人,串联起整场演出的悲欢。开篇时,箜篌的清音如泉水叮咚,伴着琵琶的轻拢慢捻,将盛唐的繁华与浪漫缓缓道来;七夕盟誓的桥段,编钟的厚重与古筝的悠扬交织,配上月光洒在湖面的温柔景象,让“在天愿作比翼鸟”的誓言多了几分庄重;兵变发生时,鼓点骤然变得密集急促,配合着号角的尖锐悲鸣,瞬间将气氛拉向紧张与惨烈;到了玄宗晚年思念贵妃的段落,二胡的呜咽声轻轻响起,那绵长又带着酸涩的曲调,像极了帝王藏在皱纹里的悔恨与牵挂。

1755956715689336.jpeg

演员的服饰更是细节里的盛唐。杨贵妃的服饰随剧情流转而变化,初为贵妃时,织金蹙银的石榴裙上绣着缠枝莲纹,领口与袖口缀着珍珠流苏,行走间光影晃动,尽显皇家的奢华;七夕夜的月白色纱裙则素雅许多,裙摆绣着鹊桥与飞鸟,薄纱随风轻扬,衬得她多了几分仙气;而马嵬坡时,服饰褪去了华丽,素色长裙上沾着“血迹”,凌乱的发丝与松散的衣袂,将她的无助与凄美推到极致。唐玄宗的龙袍同样精致,明黄色的绸缎上绣着五爪金龙,腰间系着玉带,前期服饰平整笔挺,尽显帝王威仪,后期则衣摆微褶、发冠松动,悄然藏起了他从盛世君主到孤独老者的转变。 

离场时再看华清宫的夜色,骊山的轮廓仍浸在演出的余韵里。这场《长恨歌》早已不止是一场演出,它用歌舞、乐器与服饰,让纸上的诗句变成了可感的悲欢——既是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一声叹息,也是世间所有“爱而不得”的深情注脚,让人走出剧场许久,心头的“长恨”仍久久不散。(党群工作部: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