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一场关于传统经典与现代管理的对话正式开启 ——《道德经》里的管理智慧,学员在古老哲思中重新审视企业经营的本质与路径。
典籍启思:从章句里读出管理真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不仅是宇宙观,更是企业生存的底层逻辑。”讲师娓娓解析道。公司从初创时期到如今的每一步升级,皆因顺应用户习惯与市场需求,正如《道德经》所言“顺势而为,不妄作”。这让在场的陕焦管理人员会心点头—— 近年来公司优化能耗成本、严控非生产性开支的举措,不正是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实践?不随意干预生产规律,在清晰规则下聚焦价值创造,恰是简化管理、顺应本质的生动体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论述,在公司定制化服务的案例中得到印证,以柔性服务满足客户真实需求,恰似水之“善下”,这与《道德经》“江海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的客户至上理念高度契合。陕焦销售人员对此深有感触:调整焦炭销售结构适配钢厂冶炼节奏、根据钢铁企业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正是像水一样顺应和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灵活、贴心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以“柔弱”之姿筑牢客户粘性,印证了“柔性胜刚强”的管理哲学。
辩证悟道:在古今对话中照见实践路径
下午,各位学员登台进行学习分享,“祸兮福之所倚” 的辩证思维引发热议,学员结合陕焦科技投入案例分析:科技投入因赋能生产、促进能耗降低、发展技术提升等转化为长期竞争力,与“有无相生”的智慧呼应——“有”的投入,终会转化为“无”的浪费减少,印证了技术投入换效率提升的科学性。“知止不殆”的论述则让成本管控部门深受启发,企业发展不铺张于形式,聚焦价值创造,陕焦近年来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将资金投向技改与研发,正是对“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践行,克制扩张冲动,专注核心能力提升,方能在市场波动中筑牢根基。
这场《道德经》培训,不仅是一次经典学习,更是一场管理思维的重塑。当古老智慧与现代企业实践相遇,碰撞出的不是复古的教条,而是扎根现实的行动指南。正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言,将这些智慧融入日常运营的每一步,方能让企业在时代浪潮中,实现与道同行,方得长久的长青之境。(富平分公司:杨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