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您现在所在位置: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公司下半年围绕"六个中心"开展扭亏增盈工作
发布时间:2014-07-31    作者:   点击量:2235   分享到:

 

公司下半年围绕 六个中心 开展扭亏增盈工作
 
2014年上半年焦炭市场依旧持续低迷,售价与成本倒挂严重, 面粉比面包贵 已成为当下独立焦化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陕焦化工公司上半年采取了阶段性限产、甲醇停产检修、薪酬体系改革、横大班组织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但是仍未止住市场下滑和企业亏损的脚步。
下半年,为了有力遏制亏损势头,陕焦化工公司召开了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成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的扭亏增盈工作小组,对20项减亏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每一项减亏内容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将月度减亏目标精确到万元以下。公司将通过 增产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挖潜增效、节约增效、减员增效 等六个中心开展工作,力争实现扭亏增盈目标。
增产增效
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合理规避市场危机。经过对市场的预判,今年3月份,公司经过反复测算,限制了焦炭的生产产量,减少了亏损的幅度。同时,在市场低迷期适时安排甲醇系统检修,在市场略有好转时,公司迅速提产,把效益挖潜点放在甲醇、合成氨等化产品产量的提升上,通过提高综合产能、以化补焦应对待续低迷的市场形势。6月份公司全面分析了醇氨产量偏低原因,针对生产系统不稳定和煤气回用率高等问题制定了9项具体措施,重新调整了6月—12月焦炭和醇氨产量任务,提出了粗苯产率不低于1.1%,醇氨产率不低于11%的目标要求,并制定配套考核管理办法,促进目标的实现。
提质增效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越是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越要注重产品质量,在启动与汉钢的战略合作后,公司制定了新的生产方案,焦化一厂全部按照准一级焦生产,售价除成本增加部分外,比二级焦售价高出50元/吨,全部焦炭发往汉钢,加强集团公司企业内部协作,使陕焦与汉钢在钢铁和焦炭市场遇冷时,可以抱团取暖,共度严冬。不仅在与汉钢的合作中,陕焦化工公司在与所有客户的沟通和联系中,始终将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关注点,第一时间将产品化验指标反馈到技术部门,及时调整配煤比和各项工艺指标,保证焦炭及化产品质量。公司不仅及时优化工艺指标,而且在生产系统上不断进行优化改造,低水分熄焦技术改造、脱硫废液提盐项目等,都大大提高了焦炭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提质增效。
降本增效
在公司下半年止亏方案月度任务分解表中,提出了在上半年基础上,入炉煤每吨降低50元,铁路代理费每吨降5元,“十项费用”及绿化、环卫、保洁等非生产费用降10%的具体指标。各生产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将以此为月度工作主要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成本速降。在各项降本措施中,原料煤成本的降低仍然是降本增效的重心,因此公司要求原料处加强和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从结算、付款、采购量、运输距离等方面综合考虑,力争一批一价、一户一价。
挖潜增效
上半年,公司水、电消耗和机物料等费用刚性控制指标都不同程度出现超预算现象,下半年公司对此类消耗制定了硬性指标,水、电消耗在上半年平均水平基础上降低10%、机物料消耗降20%,建立物资材料、备品备件统一管理的一级库房和信息化平台,取消二级库,对物资采购后超3个月不领用、不使用的情况,对计划申报单位进行考核。同时,规范废旧物资管理,加强门禁,杜绝资产流失。在挖潜工作中,公司明确提出执行力不够、各行其是是导致内耗严重,制约公司发展的壁垒,因此,公司借助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在集团公司“干部末位淘汰”的要求下,制定陕焦干部末位淘汰的实施办法,整改干部作风,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见行动,有成果。
节约增效
上半年公司建成投运了焦炉煤气余热回收项目、循环水冷却风机水轮机改造项目,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下半年,公司还将针对生产系统煤气供应量不足、吨甲醇单耗忽高忽低、甲醇燃煤锅炉消耗较高等影响生产和消耗的关键问题,针对性加快技术改造。与此同时,公司鼓励生产单位进行修旧利废,对标先进,降低各类消耗,要求吨蒸汽耗煤降低20%,粗苯耗洗油降低到先进水平。在生产系统上要求加强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把设备的损耗降到最低,将设备的损坏面降到最小。大到原料煤月度千万元成本的降低,小到每一处的跑冒滴漏,降低所有可降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减员增效
严把人员“进口”关,以岗定人,按需进人。规范、压缩劳务用工,压缩总部机关和基层机关人员。学习集团内部兄弟单位的机构设置办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压缩管理层级,理清责权划分,适当减少处级和科级机构数量。加强人员培训管理,特别是两级机关人员,引进“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切实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并明确劳务派遣工和返聘人员支出降低10%。(张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