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
您现在所在位置:党建工作 > 宣传思想
高政论文《“十二五”经营与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11-01-26    作者:   点击量:7112   分享到:

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理论研讨 活动优秀论文

 

“十二五”经营与发展思考

 

企业管理处   

 

陕焦公司自2006年加入省煤化集团以来,短短四年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二十亿,焦炭产能由不足四十万吨,猛增到二百万吨,一举成为陕西甚至全国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现代化焦化企业。随着二十万吨甲醇项目的建成投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 的跨越式发展,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已经到来的 十二五 ,陕焦该何去何从,如何把 十一五 建成投产的项目管理好,经营好,使其尽快投产达效,充分发挥产能,把项目优势真正转化为经营优势,是我们公司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面对集团公司飞速发展的形势和当前相当有利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 我们不可能也不能停滞不前,还需要继续发展,那么,究竟该发展什么?如何发展?也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重大问题。

一、以人才战略和成本管理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十二五 初期,是公司 十一五 建设项目投产并开始发挥作用的重要时期。项目建设难,把建成的项目管理好更难。这些项目能否尽快顺利投运,投运后,能否达到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运行目标、实现预期的投资愿望,非常关键。

陕焦近几年快速发展,而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相对滞后和脱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全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目前及今后发展的需要这一事实,我认为: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中,一方面是要根据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规划,按照计划,通过内培、联培、外聘、共用等多种形式,以内培为主,以实用性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企业对各层次、各类别、各专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并实施留住人才的体制和机制,从生活福利、工资待遇等多方面,要给人才提供优惠的条件并给予必要的倾斜。要以充分发挥原有人才的作用为前提,妥善处理好其与新进人才的各种关系,使各类人才适得其所。同时,要大胆使用,给人才提供和创造施展其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在使用中,不求全负责,用其所长,使他们的价值尽可能地得到发挥和体现。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低成本竞争战略。要看到随着省内特别是集团内焦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依靠省内原料降成本方面的优势将会很快减弱或结束,甚至会转化为劣势。焦化行业本身属于一般性加工制造业,加之产能严重过剩,因此,表面看是价格竞争,而实质为成本的竞争,并且会更加激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成本将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必由之路。

1、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提质降本。

一是要充分发挥焦化研究所及校企合作的作用,加大对新原料、新配比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在优化配比、降低成本上做文章,寻突破。二是要以提高综合投入产出比为目标,加大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力度,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设备中不合理的部位、环节和系统,降低消耗,增加产量,延长寿命,减少浪费,提高生产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努力使投入产出比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三是要加强同行业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始终掌握前沿技术动态,为后续的技术创新作好知识储备。

2、以提升管理为依托,堵漏降本。

本着“严、细、高”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既是堵漏降本的需要,也是企业练好内功,增强竞争能力的长期客观要求。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使管理体制与企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本着“严”字当头的原则,健全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努力形成事事有制度可依,违者必究的管理氛围。要努力扭转和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着力培养并形成规范的管理、精细化管理的习惯。努力做到,任何决策都有科学依据,事事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处处精打细算,消失管理真空,杜绝管理漏洞。要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大力推进以管理信息化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努力朝着具有陕焦特色、达到国内一流的管理目标迈进。

3、以完善产业链为支撑,有效消化公司主产品的成本压力。

众所周知,近几年甚至未来,焦化行业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化产品的竞争,焦炭产品自身亏损的现实短期内难以改变,其亏损只有依靠下游的化工产品来弥补。因此,谁的化产品数量和种类越多,产业链越完善,谁的竞争力就越强。二百万吨焦炭产能形成后,我们已经具备了发展精细焦化副产品的基础和条件。20万吨的甲醇工程投产后,无疑对缓解焦炭亏损的压力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围绕完善产业链,在许多方面我们还有文章可做,有潜力可挖。如利用甲醇生产过程的驰放气,建设年产7万吨的合成氨项目,利用干熄焦技术建设发电项目等等。这些项目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好,既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又是我们以化补焦,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以寻求合作灵活经营为抓手,不断开拓经营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初期,企业产能完全释放后,经营的规模供销的数量都成倍增长,加之受到上下两游的两头夹击,因此,经营工作充满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经营工作的好坏,不仅制约着产能的释放,而且决定着企业的业绩。如何应对?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及方面做起。

1、进一步巩固和发挥现有用户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无论是供应还是销售,现有的供户和用户,都是我们在近年的经营过程中经过反复淘汰、挑选而留下来的。都是通过实践检验信得过、有实力的合作单位,而且结构较为合理,作为公司当前及今后发展的基本力量,其基础性的地位应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相互的合作关系,扩大贸易量,不断提升合作的档次和水平。

2、着眼长远,主动出击,积极开发更具实力,互补性强的新用户。在原料的来源上,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开发西部战略,围绕西部新煤源,新供户的开发下功夫,在资源的控制和战略合作上求突破,努力形成稳定可靠、经济适用的原料采购网络与供应渠道。

在产品的销售上,要积极实施大客户战略,在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再开发几个有实力的大用户。通过多种形式,深化与用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力争使产品直销比例达到80%以上,要充分发挥连云港货场的中转和调节作用,有效调节产品库存,调整销售节奏和流向,努力提高销售综合价格。

3、千方百计,打破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产能的集中大量释放,加之铁路运力总体不足,铁路运输问题很可能成为影响我们正常经营的一大瓶颈。要进一步深化与铁路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通过大客户、多站点、多渠道,全力提高产品的发运能力。同时,要着力解决内部影响大物流的突出问题,保证进入货物的方面快捷流转。

三、以现有产品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为方向,按照“高、精、尖”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十二五”的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目前焦化行业的现状,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继续发展焦化,我们已无优势可言。因此,在“十二五”发展的方向的确定上,一是要围绕我们已有的产品的深加工做文章,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要根据市场情况,跨出但不远离本行业,围绕已有产品的再利用做文章,有效规避行业风险,增强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在发展项目的选择上,要按照四条原则严格把关,慎重决策。一是产品市场广阔,二是技术含量高,三是投资数量额较大,四是经济效益好。在项目的规模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科学确定。

在发展的方式上要多样。一味地依靠集团投资和银行贷款,不但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而且会加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同时不利于行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的转变。要积极探索并实施合资,合作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只要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利的都可以尝试。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研究院所等合作单位的作用,把技术领先放在发展的首位,不断建设和开发技术一流的项目和产品,保持并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只有始终占据技术的制高点,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使陕焦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