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人说旅行有千百种模样——穷游见人间烟火,富游得自在从容,可这个暑假,陪孩子走过重庆的热辣、河南的喧嚣,我才真正懂了那句“不如少年游”——原来最珍贵的风景,从不在山水之间,而在孩子亮晶晶的眼睛里,在他悄悄为你扇起的一缕凉风里。
出发前收拾行李时,他自己背着水壶,嘴里还念叨着“妈妈说重庆爬坡多,要多喝水”,那股子认真劲儿,比催他写作业时的磨蹭模样鲜活太多。重庆的夏天像个巨大的蒸笼,洪崖洞的人潮涌动,推着我们往前挪,他紧紧攥着我的手穿梭在人群里,汗顺着额角往下淌,却扬起脸说“妈妈你看,灯亮起来像动画片里的城堡”。
后来在银基排队等过山车,队伍蜿蜒望不到头,他突然从包里摸出把一把小扇子,一下一下往我脖子里送风,嘴里还嘟囔着“天热了我也要照顾大人”。到了龙门石窟,伊河畔的太阳把石板路晒得发烫,他随我在卢舍那大佛下仰头静观,一回头发现我额角的汗,又默默举起了扇子。有游客笑着夸他懂事,我嘴里应着,心里却微微一酸——这个上学期还会因为写错字哭闹、叫几遍都不动弹的小孩,是什么时候悄悄长大了呢?
想起他暑假里写的周记,一笔一画都透着认真,再也不是从前那堆连我都认不出的“天书”。他写重庆的火锅“辣得舌头冒火,可是妈妈说这是江湖气”;写龙门石窟的佛像“眼睛像星星,好像在听我们说话”。那些没上补习班的日子,我们在高铁上聊攻略,在酒店里讨论洛阳博物馆的萌兽文物,在排队时讲起待会要尝的美食,原来,比课本更生动的课堂,就藏在每一次抬脚出发的路上。
人越长大,旅行就越变成计划、攻略、性价比的堆叠,忙着拍打卡照,计算花费,反倒丢了小时候看见一只蝴蝶都能追半天的心境。可孩子不一样,他们用最纯粹的眼睛看世界,热了累了,只要手里有根冰棍、身边有家人,就能笑得像颗糖。他不会在意住的酒店有没有泳池,只记得在重庆巷子里追过一只猫;不会抱怨排队太久,只兴奋于终于跟妈妈一起坐上了“勇闯海王殿”的船;更不会计算旅途的成本,却把出门前爸爸那句“照顾妈妈”的叮嘱,悄悄放进了心里。
这一路走下来,突然明白:所谓“少年游”,游的从来不是风景,而是孩子眼里的光,是他们用稚嫩的脚步丈量世界时,不经意间给我们的温柔一击。那些没花在补习班上的时间,没有让他的成绩退步,反倒让他悄悄长出了更珍贵的东西——责任心、专注力,和一颗懂得爱人的心。
原来最好的成长,真的不在课本里,而在脚下的路、眼里的景、身边的人。穷游也好,富游也罢,都比不上牵起那只小小的手,看他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偶尔回头喊一声“妈妈快点”,然后在你赶上来时,偷偷把扇子往你这边再递一递。
这样的夏天,这样的少年游,比任何成绩单都让我踏实。(生产运行部质检:梁君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