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灯光沉降,小猪妖那句“妈妈,我想离开浪浪山”,似一颗小石子,投入心湖。浪浪山沉默伫立,那些平凡日子里的挣扎与向往,瞬间从记忆褶皱中漫溢—我们皆如这山脚下的小妖绎,于无人在意的角落,努力把日子焐出光亮。
灶火里的烟火
电影开场,小猪妖蹲在灶台前烧火,柴火噼里啪啦地炸响,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地翻滚着,蒸汽将它的脸庞熏得通红。旁边的小妖怪嘟囔着“大王说这汤得熬够三个时辰,少一刻都要受罚”,尽显底层角色在规则下的小心翼翼。这场景不禁让我想起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描绘的生活,“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就像这灶火,熬煮着生活的琐碎,也孕育着平凡日子里的烟火气息。正如影片里那句“世界破破烂烂,小妖缝缝补补”,即便生活千疮百孔,我们也在努力缝补,让它变得完整。
逃与留的纠结
小猪妖喊着“要离开浪浪山”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可当它真的跑出山门,听到爸爸在山那头喊“家里蒸了你爱吃的红糖馒头”,泪水瞬间夺眶而出。这就像纪伯伦说的:“我们走得太远,忘了出发的缘由。”我们向往远方的自由,却割舍不下家中的温暖。影片里说“出了浪浪山才知道还是浪浪山好,毕竟浪浪山有妈妈”,一语道破了我们在梦想与亲情之间的挣扎。我们渴望山外的广阔天地,却也眷恋着山里的牵挂与温暖,这些牵挂如同风筝线,一头系着我们的梦想,一头系着我们的家。
平凡的英雄
小妖怪们假扮唐僧师徒本是为了混口饭吃,面对黄眉大王时吓得瑟瑟发抖,腿肚子直打转。可当看到他要对孩子们动手,几个连法术都只会三脚猫功夫的小家伙,竟毫不犹豫地举着铁锅、攥着木棍冲了上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他们说妖生来是反派,可我想当自己的英雄”,这些平凡的小妖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英雄的含义。就像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平凡无奇,但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平凡中绽放出英雄的光芒。
父母的牵挂
小猪妖爸爸总是念叨着“在大王手下好好干,争取当个小头目”,这和我们父母常说的“找个稳定工作,平平安安就好”如出一辙。我们常常嫌弃他们不理解我们对外面世界的追求,不明白我们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可当看到小猪妖把普通石头当成“唐僧肉”塞给爸爸,老猪妖捧着石头笑得满脸褶子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正如《目送》中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父母的牵挂里,藏着他们走过的路,他们见过风雨,所以害怕我们受伤;他们尝过漂泊,所以期盼我们安稳。影片里老猪妖叮嘱“在外要相互照顾,一定按时吃饭”,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无尽的关怀与牵挂。
自己的山,自己翻
每个人的浪浪山,其实都是自己垒起来的。杨绛先生说过:“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可小猪妖告诉我们,翻山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能到达山顶,而在于翻山过程中的坚持与成长。就像它一次次念叨“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即便前路未知,充满挑战,也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
其实,能否翻过浪浪山并非至关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脚下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踏实走过的,心中的方向是在经历风雨后逐渐明晰的。山依然屹立在那里,但我们已然踏上了翻越它的征程,带着心中的牵挂,也怀揣着对未来的向往,无畏前行。(浩海煤化:杜珂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