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您现在所在位置:员工天地 > 员工风采
寻“中国”踪迹,探西犬丘渊源
发布时间:2025-08-20    作者:   点击量:50   分享到:


最近终于打卡了心心念念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这次逛展简直像开了一场“历史盲盒”,不仅亲眼看到了“中国”最早的模样,还挖到了礼县老家“西犬丘”的前世今生。

 

1755673007481571.jpeg


一进门就被青铜“暴击”!老祖宗的审美太绝了

刚进博物馆,第一眼就被满屋子的青铜器镇住了。鼎、盘、盂、壶、鬲等这些大家伙静静伫立在展柜之中,虽然表面锈迹斑斑,但花纹依旧清晰到让人起“鸡皮疙瘩”。有的鼎上刻着像波浪一样的云雷纹,好像下一秒就会翻涌起来;有的盘子边缘爬着一圈小鱼,仿佛还在水里游来游去;还有那种带耳朵的鬲,肚子圆鼓鼓的,特别像咱们现在用的砂锅。讲解员说,这些青铜器当年都是用来祭祀、吃饭的,不得不说,老祖宗对“仪式感”的追求,比咱们现代人讲究多了!

 

1755673037263736.jpeg


何尊一亮相,我找到了“中国”的起源

到了第二展厅,所有人都围着一个叫“何尊”的镇馆之宝拍照。当灯光打到尊底的铭文上时,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我一眼就瞅见了“中国”两个字,虽然字形和现在不一样,但勉强认识,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记载,来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原来,周成王把洛阳一带称为“中国”,意思是“天下的中心”,那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中原核心区,和咱们现在的“中国”含义不一样,但这两个字一出现,感觉就像给中华文明按下了“坐标键”,太震撼了。那些铭文到底是如何刻画到尊内底部的?

 

1755673074531475.jpeg


原来我的老家藏着大秦帝国的“起跑线”

作为甘肃礼县人,最激动的是听到讲解员提到“西犬丘”。原来,我的家乡礼县在先秦时叫西犬丘,是秦人的“老家”,当年秦人非子在这里给周王养马,靠实力拿到了封地,秦庄公在这里带着族人打退犬戎,慢慢站稳了脚跟,后来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才正式成为诸侯,一步步走向强大。以前只知道礼县有秦公大墓,这次才明白,原来老家是大秦帝国的“起跑线”,那些埋在黄土里的戈矛、战马,还有秦公陵园的封土堆,全都是秦人由弱变强的见证者。

逛完突然懂了,为什么说我们的根这么深?

走出博物馆给女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突然明白,原来“中国”的故事,从来不是单线条的。周人的“中国”是文化的中心,秦人的西犬丘是力量的源头,就像青铜需要铜和锡掺在一起才够硬,中华文明也是在“核心”和“边缘”的碰撞中,才变得又强又有韧性。

以前总觉得老家“偏远”,现在才知道,那片土地,早就和“中国”的命运绑在了一起。那些关于奋斗、开拓的基因,早就埋在我们的血脉里了。

这次青铜器博物馆之旅最大的感受是: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事件,而是老祖宗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们用青铜器盛饭、用铭文记录大事、在西犬丘的黄土上骑马打仗,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拍照、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一样。而我们今天说的“中国”,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无数像周人、秦人这样的祖先,一点点拼出来、闯出来的。

作为新时代年轻人,不光要知道“我从哪儿来”,更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下次回老家,我一定要去秦公大墓看看,说不定还能在风中听见秦人马蹄的回声呢。(富平分公司: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