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生产的精密世界里,有这样一群匠人,他们用双手雕琢精度,以匠心守护设备安全。综合利用装置区的程战洪是佼佼者,他凭借一手“毫米艺术”,在煤气压缩机轴瓦刮削作业中,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传奇篇章。
与程战洪相识十五载,我们既是良师,亦是益友。他躬耕不辍的敬业之姿,恰似一盏长明不灭的灯塔,在岁月长河中始终照亮我跋涉的方向。这份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在他日常的每一次设备维护中都展露无遗。
在综合利用装置区煤气压缩机现场,一场关乎设备精密运转的 “毫米艺术”创作吸引了众人目光。机器轰鸣,程战洪手持特制三角刮刀,专注地在煤气压缩机轴瓦上展开精细刮削作业,以极致匠心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工业生产领域,刮瓦是一项精度要求极高的技术活,堪称设备运行的 “幕后守护者”。煤气压缩机轴瓦与曲轴配合间隙必须严格控制在0.03 - 0.05毫米之间,这个微小的区间,决定着设备能否高效运转。程战洪将轴瓦贴合固定在曲轴表面,缓缓转动,瓦面上深浅不一的接触点清晰显现。“这些接触点就是需要精准处理的关键,多刮少刮都会影响设备性能”。程战洪耐心地解释道。
作业过程,程战洪的操作手法令人赞叹。他以45度角稳当下刀,刮刀在手中灵活翻转,手腕发力轻柔且稳健,每次刮削刀刃切入深度仅0.01毫米,挑起的金属屑薄如轻纱。刮瓦讲究 “三轻三重”,他双眼紧盯接触点,几乎静止不动,唯有手腕细微且有节奏地摆动。每刮完一遍,便立即使用千分尺仔细测量间隙,依据数据及时调整刮刀角度与力度,反复操作。为保证接触点均匀分布,实现每平方厘米25 - 30个接触点的标准,他凭借多年经验,通过刀痕就能精准调控。刮削一片轴瓦,往往要历经数十次测量与刮削,耗费数小时才能完成。
“刮瓦看似简单,实则是对体力、眼力和技术的全方位考验”。程战洪擦去额头汗水时说道,言语间满是对工作的敬畏。从业多年,他经手的轴瓦从未出现误差,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筑牢坚实防线,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场发生在生产一线的 “毫米艺术”,不仅展现了程战洪的精湛技艺,更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追求速度与效益的时代,程战洪用实际行动证明,匠心永不过时。他以毫米为刻度,以岁月为底色,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行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无数产业工人坚守初心,追求卓越。(富平分公司: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