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末的晨光里,黄陵煤化工公司东主干道化产区域的管道架下,几个身影正蹲在新砌的阀门井边仔细检查。青灰色的砖块泛着温润的光,井沿处刚抹的砂浆还留着木抹子的纹路。这口阀门井,是大伙儿三天的心血结晶,也讲述着一个“紧日子”里的暖心故事。
漏出来的“新问题”
事情要从几周前说起。化产区域留守管理人员李鹏在巡查时,隔着阀门井的铁篦子听见了异样的“滴答”声——生产水阀门漏了!当时公司正处于技术停产,没有外委施工队,又正值环保督察期,阀门井狭小得只能容下一人半蹲,常规检修无法操作。车间、部室联合“会诊”后决定拆井重筑,但没有专业施工队和现成建材,只能靠自己解决问题。
自建队伍的“百宝囊”
拆井检修还算顺利,但重筑阀门井却成了难题。科发项目部主管成严龙带着人来到厂区角落的施工遗留点,发现废弃的砖块和几袋未开封的水泥。这些是以前项目施工剩下的。5月26日清晨,地基处理现场支起了小马扎。成严龙亲自示范,讲解砂浆配比和地基清淤要点。就这样,大家利用现有资源,开始了阀门井的重建工作。
三天砌筑里的“传帮带”
5月27日,砌筑现场热火朝天。祝斌挽着袖子站在井边,一边示范砌砖技巧,一边指导新手小吴。尽管小吴的动作还不熟练,但祝斌耐心地鼓励他。日头渐高,职工们的工装后背被汗水浸湿,但手里的活没停。5月28日下午三点,最后一块砖落位,新砌的阀门井方方正正,灰缝均匀。大伙儿围过来,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紧日子里的“暖底色”
“现在公司正处在技术停产的关键阶段,人员少、任务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成严龙翻着施工日志,上面记满了备注:砖块来自干熄焦、浓水施工遗留点,节约成本2300元;砂浆配比调试3次,确保强度达标……这些数字背后,是大家蹲在砖堆里挑砖的身影,是手把手教砌筑时沾了一身的砂浆。
夕阳给管道架镀上一层金,新砌的阀门井安静地立在那里。它没有华丽的装饰,却用最朴实的方式诉说着:紧日子不是苦日子,而是用心过日子;巧心思不在豪言壮语里,而在一砖一瓦的坚持中。这口阀门井,是化产区域的新坐标,更是“紧日子”里最温暖的注脚——日子越紧,心越齐;困难越多,劲越足。(黄陵煤化工:邱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