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多措并举做好降本增效“大文章”
今年以来,陕焦公司机电仪维修中心立足服务生产职能,抓牢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多措并举在“降”字上下功夫,在“控”字上做文章,全力做好修旧利废、技术改造、精益管理等工作。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节降成本154.8万元。 从生产一线“退役”的“伤病员”——故障电机、失灵仪表、破损控制柜、各类阀门等,动不动就堆满了各“科室”。维修人员拿起工具,如同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望闻问切,为它们诊断“病症”。一台被判定“报废”的含氧分析仪,经过拆解废旧分析仪零件,装配调试后,投入正常使用,而成本仅是购置新含氧分析仪的零头。而像这样的“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实例,在该中心每天都上演着。一项项凝聚了广大干部职工智慧结晶的“小发明、小创造”,都是修旧利废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目前已从88种旧物堆里“淘”出78.5万余元资金。 生产车间部分设备常使用非标件,这种零部件需特别定制,定制周期长且价格不菲。为了解决这种难题,老师傅现场测量尺寸,绘制图纸,开启“自制之旅”。他们不断复核尺寸,查阅资料优化结构,想方设法使用现有材料“车”出不输原备件非标件,不仅解生产燃眉之急,而且还耐用。这些自主制作“成果”,如量身定制的“战甲”,助力生产高效运转,节省采购资金超14万元。 精细管理“挖金” 该中心以提升巡检质量、提升检修质量为抓手,从计划性检修“开刀”,打破传统“坏了再修”被动局面。建立设备台账、细化巡检路线、健全各种记录、分析运行数据,定期对变压器清灰,对重要联锁点、继电器、UPS进行周期性更换,延长设备“健康期”,减少突发停机损失;能源计量每日进行报表分析,定期使用便携式标准流量计进行比对校验,以确保计量数据精准;供电系统严格调控功率因数,使其始终保持在0.96以上;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手指口述”,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杜绝因操作失误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在吊车的使用安排上,采用24小时值班制,并规定响应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1-10月吊车运行249个台班,减少外委吊车支出45.3万元。 技术创新“生金”
该中心聚焦生产“难点痛点”,以付战武陕西省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攻克影响生产的设备难题。给高耗能设备加装智能变频器,依工况智能调控功率,使电耗显著降低;为综合罐区重大危险源DCS模块电源改造,由有源至无源,增加安全栅单独24V电源供电,满足液位计供电要求,确保仪表运行正常;配电室高压开关运行时会产生温度,由于其封闭性,无法直接测量触头温度且危险性较高,安装无线测温装置后,触头温度可实时显示,便于及时处理高温问题,减少事故发生。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催生约17万元新增效益,为生产注入“强心剂”。(机电仪维修中心: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