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陵煤化工炼焦车间党员创新攻关工作室,两本看着普通的白色封皮书,却醒目地摆放在众多荣誉的最中间。之所以将其摆放在这里,是因为这两本书凝聚着炼焦人的智慧与心血,同时也推动了该车间生产经营整体工作再上台阶。这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心里就是两本“宝典”。
这两本“宝典”一本是《5.5米捣固焦炉热工标准化操作手册》,另一本是《5.5米捣固焦炉热工特殊操作手册》,均由车间组织相关技术骨干自创编制而成,涵盖了如何优化操作流程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归纳整理了集热工日常操作、工艺指标调节控制、护炉铁件的维护,焦炉炉体的维护、日常点巡检等内容,同时,汇集了多年以来职工在日常操作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智慧结晶,为热工日常标准化操作和特殊操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极大的提高了职工技能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处理现场突发情况提供了一个完备的理论技术支持,为车间生产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随着生产负荷的提升,车间焦炉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在这两本书的指导下,我们焦炉炉体维护攻坚队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目前生产很稳定。”该车间炉体维护人员介绍道。
特别是在“治亏创效、扭亏增盈 大干一百天”活动中,这两本“宝典”更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据该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李会介绍,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上级政府部门环保要求,装煤过程使用了先进的负压操作生产工艺,经过长期运行后炭化室顶部区域石墨减少了,但是遇到下暴雨雨水会直接流入炉顶内部损坏保温砖,部分荒煤气从缝隙处串入燃烧室,特别是烘炉孔塞子砖处日常维护较为困难,造成此处抹补的泥料松动或者脱落,缝隙变大,燃烧室立火道出现串漏,使串漏火道耗热量较正常火道高出30%左右,同时SO₂、颗粒物非甲烷总氢升高,燃烧室立火道底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烧坏炉体,迫使焦炉加热制度平稳控制较难。对此,该支部即刻选定技术过硬的调火主操,成立焦炉炉体维护技术攻关突击队。
炉体维护技术攻关突击队到达现场后,参考“宝典”的同时,通过观察燃烧室立火道火焰燃烧情况,统计出立火道串漏孔数和位置。查看出炉计划判断出串漏位置,将炉顶表面砖去掉,向下挖10-12层保温砖,距炭化室过顶砖处留一层,再将串漏立火道管砖向下挖7层到烘炉孔处,用泥浆将烘炉孔灌实、密封,待泥浆干后向上砌筑6层管砖,砌筑时每一层必须用泥料将缝隙处灌实才能继续放下一层,如遇到比较大的膨胀缝需要用材料将其抹补、压实,避免泥浆流入炭化室,造成推焦困难。管砖砌筑完后,将炉顶表面收拾平整。
经过焦炉炉体维护技术攻关突击队4个月的工期,共处理火道数130孔左右,处理完毕后立火道未再出现串漏现象,碳化室火焰燃烧恢复正常,相邻火道能够平衡控制温度,废气温度也有明显降低,耗热量有所降低,SO₂、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指数更是降到了最低值。
“这次焦炉炉体维护技术攻关突击工作,没有邀请外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有我们自主完成,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场负责人自信满满地说道。
此次专项行动,既让运行班组生产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又使得焦炉加热制度能够平稳控制,保证了安全生产的同时延长了炉体使用寿命。下一步,该车间级创新攻关技术组,将持续完善焦炉技术运行“两本书”,积累日常工作经验,为企业“安环稳常满优”生产提供技术保障。(黄陵煤化工:陈刘杰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