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那只猫,相遇在一个寒冷的冬季。
无助的叫声,一次次从道路旁的树叶堆里传出,微弱的叫声仿佛诉说着它那悲惨的身世,瘦骨嶙峋又颤抖的身躯,以及见到陌生人时那恐慌的眼神,瞬间让我动了恻隐之心。那一刻,我决定收养这只不知流浪了多久的猫。
身长二十公分,腿脚不怎么灵活的它看起来病怏怏的。起初要将它带回家,母亲是极力反对的,主要是担心养不活,怕惹得大家伤心。但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固执的认为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细心照料,它就会生龙活虎,为了说服母亲收留它,我为此还流了不少眼泪。
到家后,我给它取名叫团子。为了能让团子尽快恢复体能,我瞒着家人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牛奶,偷偷的喂给它吃,哪天饭菜里有肉了,也会挑一些肥肉出来喂它。可能是因为在外面流浪的太久,每次一靠近,它就会拖着无力的身体躲得远远的,生怕再次受到伤害。就这样,我每次也只能躲得远远地观察它进食情况。
不知过了多久,在我不厌其烦细心照料下,团子的动作开始变得灵敏了,肚子也不那么干瘪了,身上的白毛变得柔顺洁白了,眼神也更清澈明亮了,但那防备之心好像从未对我卸下,这也让我在收养它的这段时间里第一次有了挫败感和失落感。之后的日子里,对于它的一切,索性由着它去。可是即便这样,不管跑得多远、玩得多久,团子还是会按时回来。
都说猫温顺、粘人,可我家的这只看上去格外的高冷,吃饱喝足就会找个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从不像别的猫那样趴在主人怀里撒娇卖萌,但这不表示它不卖力工作。自从它来,家里再也没有了老鼠的身影,就连邻居们都说:“自从你家的猫来了后,我们几家都安生了好多。”听到后,我对它的看法有了些许改变,没事时总会凑在它跟前逗逗它。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它不再像之前那样躲躲闪闪了,而是我学着亲近它、抚摸它、理解它。一向高冷、谨慎的它也慢慢地任由我摆布,但是一听到风吹草动,它会警惕地站起身来,四下巡视,必要时还会立即进入战备状态,从不玩忽职守。然而,在之后相处的两年时间中,也没有改变它那种性情。
正是它的这种性情,家里人对它也是放任自流,唯独我对它情有独钟。那时候的农村,没有城里生活那么丰富,大人们有干不完的农活,孩子们有写不完的作业。农忙时节,还要给家里帮忙掰玉米、摘果子等,童年的记忆中,除了几个玩伴外,就是我家的这只猫带给我的欢乐。写作业时,它会安静的在一旁陪着我;烦躁时,任由我怎么摆弄它也是乖乖地配合着,有时还会故意打翻东西,一番操作下来,少不了一顿修理,这样也让我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了许多。它的作用可不止这些,晚上出门时,会喊上它给我作伴、壮胆,一起去水渠边抓鱼虾,一起去地里拾野菜……总之,有它在我总觉得是那么踏实和安心,慢慢地发现我已离不开它。
美好的事物往往如天边划过得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在一次家里整修房子的时候,团子跑出去再也没有回来。我试图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将其擒拿,也试着用食物去吸引它,用声音去挽留它,却始终没见到它的身影。知道团子不会在回来时,我没有哭,只是觉得心痛。
没有团子陪伴的日子里,我似乎在与它相处的记忆里,学会了坚强勇敢,也慢慢在岁月的痕迹里,找到了抚平伤痛的良药。(侯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