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近期我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一生自在》,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读书?
当代学者余秋雨说:“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中得到解答,读书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人们常说:“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人生有限,我们不可能事事都经历,读书便是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只有书籍才能把世界的辽阔呈现在你眼前。也许读完一本书你很快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但在潜意识里你会明白是非对错,多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会思考的人。
什么人应该读书?
在我看来,每个会识字的人都应该多读书。“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这句话是央视主持人董卿用来评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的。雷海为是一个外卖小哥,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他战胜了所有对手一举夺得了第三季冠军,平时酷爱诗词的他,在等外卖的零碎时间都在读书,背诗,在夺得冠军后他成为了一名全职教研老师。雷海为是众多读书人中的一员,他用自身经历向大众证明了读书带给我们的是无限可能。
要读什么书?
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我们读的大多数书都是课本,以至于许多人认为读书就是学习。但实际上每个人对读书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可无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盲目的读书都只会导致读书没有效果甚至浪费时间。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选择自己喜欢或是适合自己的书才是读书的关键。
应该怎么样读书?
关于读书,很多人在读之前一直停留在读书方法层面上,还未开始读书,反而一直研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方法,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欲望,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下,能静心阅读已是难能可贵。不把读书当比赛,按照自己的节奏带着心去读,让文字过脑、过心,而不是只过眼。
品书如品茶,贵在恒久,好书似好茶,韵味无穷。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让我们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在读书中探索实际工作新领域,把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水汽车间:杨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