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他良好的家风息息相关,它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许你觉得岁月平凡,没有惊世的波澜,可就是这柴米油盐的每一天都平凡温暖却有力量,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的让中华民族许多美德代代相传,也承载着祖祖辈辈对后代的期望。
勤劳踏实,穷且坚毅。我奶奶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年轻的时候,她饱经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与考验,但是她都没有退缩,勇敢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晚年时,身患绝症,仍然积极对抗病魔。奶奶一辈子养育了五个孩子,教子有方,儿女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她的儿女子孙,都在她的福泽下以不同的方式幸福生活着,她是整个家族的中心,所有人因她而聚在一起,回老家有暖窑热炕,让我们觉得这里是根,不管走出多远,永远都有人等我,牵挂着我。我奶奶勤俭节约守本分,同情贫困有善心,奶奶常说“春不种秋后悔”,她种的地,总是郁郁葱葱,小时候我经常给她送饭,我们家的庄稼总是全村长势最好的,虽然奶奶子女多、拖累大,但在奶奶的精心操持下和辛勤劳动下,在那个年代,父辈们没有受过冷挨过饿。奶奶在世时,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也总要求我们心存善念、吃亏是福,奶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父辈兄妹,也一直谨遵她的教诲。
孝顺明理,心有大爱。奶奶年轻刚嫁过来没多久,姥姥就瘫痪在床,从此奶奶就开始十年如一日的照顾,那会爷爷在学校教书,早出晚归,家里的营生都落到了奶奶的头上,上有瘫痪在床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白天还要去农业社干活,那会种地是公有制,你干的越多才会给你粮票分的多,为了一家子的口粮,她干起活来比男人还出力。再后来,农业社解散了,我奶奶开始种菜自己卖,每次拉着满满一车菜走几十里地去卖,每次到了市场,都有人呐喊,中湾村那个最有本事的婆姨又来了......。爸爸说他小时候奶奶总在在昏暗的油灯下为他们缝补衣物,推磨碾米,后来条件好了,缝补的衣服没人穿了,加上眼花,线也穿不到针眼里去了,才停止了缝补,后来遍地都是超市小卖部可以买到米面粮油,也就不需要人工碾米了。可在奶奶眼里,总有活干,又开始经营起了她的小菜园子和那几颗果树,每到果实开始成熟,奶奶就开始打电话让这个回来吃那个回来吃,生怕把谁拉下了。我奶奶和亲戚之间相处的极为融洽,几十年来从来没红过脸,没闹过生分,家里的活都是抢着干,平时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从来没缺过礼数,每次过节都是奶奶最忙的时候,我们那边清明节有捏面花的习俗,每逢清明,村里好多人会叫奶奶去帮忙捏,而我就跟在她后面全村转,到了端午节,奶奶又开始给左邻右舍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小巧玲珑,软糯香甜……奶奶总是处处为他人考虑,在她生命最后的几个月,一次我回去看望她,正赶上村里有户人家嫁女子,奶奶说,她怎么着也要撑过今天,不能冲了人家的喜事,奶奶最终离开了我们,任凭我们怎么哭喊......
回顾奶奶的一生,有感天动地的青春岁月,有不甘穷苦的中年抗争,有乐观积极的晚年生活,这是一个平凡女人历经苦难,奋斗一生的光辉历程,如今,奶奶的这些品格已经成了我们的家风,她的一言一行已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渗透在生活中很多具体的事情中。她走了快两年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她的思念丝毫未减,她就像黑暗世界的灯塔,照耀着我,温暖着我,指引着我前进,墙上的挂历被风儿一页页翻过,穿过深深浅浅的岁月,一遍遍看着相册里的照片,我努力找寻着那些奶奶留下的点点滴滴,好像她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还在耳边。(黄陵煤化工公司质检中心: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