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您现在所在位置:员工天地 > 文化生活
拾麦时光
发布时间:2021-06-17    作者:   点击量:252   分享到:

小的时候,每逢盛夏时节麦子成熟,父母都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夏收之中。对于贫困时期的农民来说,粮食是命,命高于天。收麦时家家户户都会忙成陀螺,大人起早贪黑地割麦打场。而“拾麦”,则是家长交给孩子的重要任务。每逢放农忙假时,吃过早饭,我们姊妹几个就一人一个竹篮结伴前去地里拾麦,一路上随处都能碰到拾麦的小伙伴,我们沿着村路边走边拾麦子,每每有乡民拉着一板车麦子经过时,我们就会如获至宝般连奔带跑地跟在板车后面,捡拾颠落在地的麦子。有时为了早点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胆大机敏、眼疾手快的孩子会追着板车伸手去拽车上的麦子。幸运的时候,拽下来的麦子很快就能将竹篮塞满,倘若不幸被拉车的乡民发现,便弃篮而逃,也会被乡民伯伯连骂带吼地追出很远。

图片1.png

我们沿着乡路一直打打闹闹地往前走,走了很远的路,也没拾到多少麦子。中午时分,滚圆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乡路表层的泥尘似乎要被烤出火来,双脚踏下去,尘土扬起来,钻进鞋帮里,火燎燎地烫。乡路的两边通常会颠落一些麦子,也是我们重点搜猎的地方。每当看到前方有顛落的麦子,好几双小手就会齐刷刷地伸过去捡拾,身手敏捷的孩子往往能拾到更多的麦子。

对于我们来说,拾麦是件特别辛苦的活儿,因为当双脚踏进麦地里时,稍稍不慎,尖利的麦茬头就会刺穿破旧的布鞋,甚至划破脚踝处的皮肤,又疼又痒,火燎燎地难受啊。可是我们哪里顾得上这些?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大家个个如同小鸡啄食一般,不停地搜寻、捡拾遗落在地里的麦穗,直到烈日当头,约莫父母都该回家做饭了,才会挎着竹篮原路返回。闷热的微风吹拂着我们汗津津的衣衫,伙伴们的黑色衣服上会被汗水渍出道道盐白,大家欢喜地比较着谁拾的麦穗最多,谁的脚踝被麦茬扎得最狠,还有谁的皮肤被太阳晒得最黑,等等,清脆的笑声在盛夏的庄稼地里久久回荡。晌午已至,大家凭借着一竹篮麦穗,终于可以回家吃上一顿安心的午饭了。

图片2.png

拾麦贯穿夏收始终。当自家地里的麦子收完归仓之后,勤劳的庄稼人就会背着尼龙袋子去地里拾麦,本村的麦地被捡拾干净后,他们还会骑着自行车去外村捡漏。其实大人才是拾麦的高手,小孩子拾麦时走走停停打打闹闹,往往走了很远的路程,花了很多的时间,耗费了很多的体力,也难拾到大人一支烟工夫拾到的分量。

拾麦是乡村夏收时节里的一道风景。童年时代,我每年都会通过拾麦为家里作出微薄的贡献,直到后来慢慢长大,才渐渐告别拾麦的生涯。

时光荏苒,现如今收麦子全都采用机械化作业,粮食可以直接从地里运回家中,乡民没有时间也无须再到地里拾麦了。但是于我而言,那些逝去的拾麦时光,却久久难以忘怀。(审计部:贺焕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