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大草原,西邻宁夏河套平原,东临山西英雄故里吕梁山。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民风粗犷而纯朴,饮酒蔚然成风。时间久了,喝酒也就成了陕北大地上的一种特色文化了。
陕北人爱喝酒、善喝酒、能喝酒。曾有人说:“酒是陕北人生命世界的液体太阳”。而且陕北人喝酒过程中简单中讲究多,豪爽中礼数周,所以陕北人的故事,大部分在酒里。
早些年陕北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生活却是绝对足够富裕,陕北自古至今有两样东西永远不缺,一是脚下的黄土,二是桌上的白酒。
陕北人出生后要喝满月酒,结婚时要喝结婚酒,去世后扫墓还要洒些奠酒。一生中遇到的重要经历、重大事件都离不开酒。就导致生在陕北的陕北汉子假如说自己不会喝酒,外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恐怕就连陕北文化也是不允许一个陕北男人不会喝酒的,所以陕北男人都会喝酒。外面经常流传着一句不知是外地人的赞扬还是陕北人的自夸:“陕北男人天生半斤量”。
陕北酒文化历史悠久,特点明显,内涵丰富。若要想真正了解透彻陕北人,我个人认为很有必要通过在酒场上喝酒感受他们的豪爽大气,体会他们的诚实纯朴。陕北人喝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红火热闹、尽兴痛快。现阶段喝酒据我所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关系好的朋友弟兄一起喝。这种喝法比较简单,经常是提前约好时间和地点,聚在一起,自带两瓶性价比较高的酒,一般是银西风、老榆林等这些物美价廉的酒,然后要一盘醋溜花生米、一盘凉拌猪头肉后相互简单的聊聊现状,说说心里话,菜一上来就直接开始喝,由于关系较好,都是自己人喝酒,所以喝酒规矩和每个人的酒量都清楚,大家聚一起怎么喝都可以,谁先有事谁先走,谁先喝好谁先倒,喝到酒足饭饱就收场。
第二种喝法就是喝酒招待重要客人。是指招待重要的朋友或者亲戚所喝的酒。这种喝酒比较讲究,在被招待的客人到来之前,好客的主人提前备上好酒好菜,叫上几个自己的好朋友过来陪酒。这几个陪酒人不仅具有酒品好的品性,更有酒量大的本事,最重要的是还有会劝酒能力。这种喝酒一般是客人一到场,主人先将酒桌上的每个人介绍一遍,算是相互认识了,先招呼大家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然后再开始喝酒。正式开始喝酒时首先是主人举杯提议大家一起碰一个“牛眼睛”(指把酒到的满满的,像牛眼睛一样外凸出来),然后由主人的几个朋友端起酒杯轮流与客人喝酒,端起第一杯酒说是“见面酒”叫客人喝,客人不能不喝,第二杯酒叫“欢迎酒”,客人不得不喝,第三杯“缘分酒”,客人更得喝……当全部人和客人喝过之后,就由主人提出本场酒是怎么个喝法,这个时候所有人必须入乡随俗听从主人安排,即使是再尊贵的客人也不能讨价还价,客人若不明白喝酒规则的话酒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教。早些年酒场的游戏比较单一,一般不是划拳就是老虎杠子。现在游戏比较丰富,例如推十点半、梦幻金花、吹牛、捉鬼、比大小……先由主人带头打第一关,下来就按座位顺序人人轮流打关,若运气好、手气佳打一关下来也喝不了几杯酒,若运气不佳一关下来得喝多半瓶。当酒桌上所有人都打完关下来根据客人的状况由主人安排大家自由发挥喝,如果客人状态好的话就由几个朋友轮流劝酒陪着喝,若客人已经喝高、喝好了,就由主人安排结束酒场或者是进行下一项其他活动。
第三种喝法是过“事情”(指陕北人办事待客)时参加酒席喝酒。这种场合喝酒既有偶然性又有残酷性,坐在一个酒桌上的不一定认识,每一个人的酒量都不清楚,所以喝酒必须凭实力喝。若是酒量不行就不要加入“战斗”,一旦加入就得坚持“战斗”到底。一般是在吃饭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的举杯碰一杯,以缓解酒桌上有些人不熟悉尴尬的氛围,当主人挨桌敬过酒之后就开始“战斗”,敬酒时主人会指定桌子上的和自己关系好、酒量好的人负责把一桌客人招呼好,这时候若没有人提出自己因为身体或某种原因不能多饮酒时,就会由主任指定的人提议开始正式“战斗”。主人指定好的人会提议接下来怎么喝,征求大家同意后,首先自告奋勇带头先打第一关。由于喝酒人数较多(一般一桌10人左右),喝酒规矩很难统一,这时就得选一个“酒司令”,酒司令在酒场上的地位就像一个村的村支书一样,说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当这个“官”也不容易,为了让一桌人都信服自己,酒司令在上任前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本事让大家瞧瞧,一般都是自饮三杯或五杯“牛眼睛”,大家一致认可通过后就正式“上任”,所有人都无条件服从酒司令的定的规矩,谁若中途不服气也可以“竞聘”或者“挑战”这个“官”,但必须要喝够上任酒司令上任前喝的双倍的量。在酒桌上就是酒品就是人品,酒量就是本事。若爽爽快快、规规矩矩、大大方方的喝酒,就会平安无事,若在酒桌上“偷奸耍滑”一旦被发现,就会“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一桌子人都会针对一个人喝,直到把这个人喝的趴在桌子上为止。一桌人全部都打完关后若有人还感觉自己没喝舒服的话就由酒司令安排进行第二轮喝,这时候酒司令就会根据大家当前的状态安排,先会提出再“只喝一瓶”,一会又变成“不超两瓶”,然后又变成“总量控制三瓶内”,最后变成大家都“喝好为止”。其实办事主人最希望他们都喝醉,因为在热情好客的陕北人心中想的是,过“事情”喝醉的人少就意味着事情没办好,或多或少心里有一点点过意不去,认为自己的酒席没有把客人招待好。所以陕北人“过事”时主人上台讲话经常会讲一句:“吃饱不要怕浪费,喝好不要怕喝醉”。
据说曾经有个南方人去陕北,被好客的陕北朋友招待的天天醉、天天吐,回去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能活着离开陕北算是幸运”。陕北酒场上有一句经久不衰的话就是“酒品即人品”,每当酒场有争议时,此言一出,必能平息不少纷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陕北人喝酒的习惯也在慢慢有所改变,不再是原来的“感情深一口闷”“酒瓶不倒我不倒”,更不是用酒量论人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理性、科学、安全、健康的喝酒。
我也呼吁身边喝酒的朋友要量体裁衣、依量而饮,在酒桌上不要进行盲目劝酒,感情深浅不用酒量去衡量,应该进行理性、科学、安全、健康的去饮酒,毕竟酒喝完可以再买,但身体喝坏不一定可以再“修复”好,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黄陵煤化工公司纪检监察审计部 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