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您现在所在位置:员工天地 > 文化生活
教师节|致敬师者 传承之光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   点击量:22   分享到:

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

在学习的时光中

老师言传身教

将宝贵的经验与专业技能倾囊相授

在我们迷茫时勾勒方向

在跌倒时伸手扶起

一句叮咛、一次示范、一份信任

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踏实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感恩的日子里

我们愿把同样的敬意与感谢

献给这些“引路人”

谢谢你们以另一种身份

延续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愿感恩不止于言语

更付诸于成长

 

师:梁子玉  

徒:杨斌

初涉党建工作时,我是毫无经验的“小白”,面对繁杂的流程、严谨的规范常常手足无措。是他主动伸出援手,不仅从撰写党建材料的逻辑框架、解读政策文件的核心要点入手,手把手教学、逐字逐句指导,更细致点拨我如何构建工作框架让思路更清晰,如何捕捉活动瞬间拍出更贴合主题的照片,就连组织党员活动的每一处细节把控,他都倾囊相授。哪怕是工作之余,我遇到棘手问题急得团团转,不管是打电话请教,还是发视频求助,他都从不推诿,总能耐着性子帮我分析问题、解答困惑。

他不仅传授业务技能,更用“严谨务实、担当奉献”的态度感染着我。遇到难题困惑时,他总能及时点拨,帮我理清思路。如今,我已能独立胜任此项工作,这份成长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栽培。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对引领我坚定踏上党建之路的师傅——梁子玉说:感谢你教会我如何在繁杂的党建工作中始终保持耐心与细心,让我深刻领悟到每一份党建材料、每一场党员活动背后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这份师徒情谊,我会永远珍藏,也会怀揣着这份初心,在党建之路上继续笃定前行。(富平分公司:杨斌)

 

师:陈杰   

徒:张磊

恩师引路,匠心传承。在第五届“陕焦杯”职业技能大赛中,我荣获“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技术标兵”称号,这份荣誉首先归功于我的师傅——陈杰技师。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陈师傅扎根焦炉热工一线三十年,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焦化事业。他不仅手把手教我掌握焦炉调温的精湛技艺,更以身作则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炉温控制的诀窍到设备维护的要领,从数据分析的方法到应急处置的经验,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囊相授。他常说“技术是根,敬业是本”,这句教诲始终铭刻在我心中。值此教师节,谨向恩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您的言传身教是我成长的基石,我将继续秉持您的教导,在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富平分公司:张磊)

 

师:冯亮

徒:杜柯萌

师傅,今天整理粗苯工艺台账时,翻到了我刚到工艺科时你给我画的那张流程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关键控制点的温度范围,用蓝笔圈出易堵管段的技改建议,边角还写着“每半个月核对一次贫油含苯量,数据偏差超0.5%就要查原因”的提醒。看着这张写满细节的纸,我又想起您带着我一步步摸透回收车间“脉络”的日子,你给我说回收工艺讲究‘牵一发动全身’工艺员不能只盯着电脑上的数字,得把图纸上的流程和现场的设备连起来,数字背后藏着设备的‘说话声’”更要守得住心里的 “严谨”。

往后的日子,我会照着您教的样子,把每一份工艺台账做扎实,把每一次参数调整弄明白,不辜负您当初在图纸上写下的每一个提醒,也不辜负咱们对回收工艺的那股较真劲儿。(浩海煤化:杜柯萌)

 

师:杨耀宁

徒:白建荣

师傅,能在炼焦调火岗位跟着您学技术,这段日子我满心庆幸与感激。炼焦调火技术精密,从看火孔温度把控到焦炉热工调节,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起初我对着复杂的流程手足无措,是您始终手把手带我实操,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我——比如如何根据结焦时间微调火道温度、怎样快速判断热工曲线异常原因。

每当我在调火参数优化、故障排查上卡壳,您从没有半句责备,总是蹲在焦炉旁,拿着测温仪耐心帮我分析数据,点拨关键思路,让我一次次豁然开朗。在我心里,您不只是传授技艺的师父,更像长辈般关照我——知道我盯炉时容易累,会提醒我及时休息;看到我调准温度时,也会真心为我高兴。

这份师徒情谊我一直记在心里,往后我定会更用心钻研炼焦调火技术,把每一个操作练扎实,不辜负您的悉心教导与期望。(浩海煤化:白建荣)

 

师:李刚

徒:胡天桂

初学设备巡检时,我总觉得“差不多就行”,是师傅拽着我蹲在拦焦车旁“你看这轨道螺丝,松半圈都可能卡轨,巡检就得‘鸡蛋里挑骨头’。”他的巡检包里总装着小本子,记着每台设备的“脾气”,也记着我漏检的每处细节。

上次推焦车出现异响,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已摸出听针贴在轴承上:“是滚道磨损,得马上停!”后来我也养成了带听针、记笔记的习惯。师傅,您教我的不只是手艺,更是对岗位的敬畏。今天我想对您说:谢谢您,焦炉旁的引路人!(浩海煤化:胡天桂)

 

师:王勃

徒:翟秀萍

“巡检时要重点关注压缩机的进口压力和温度波动,每一个数据都不能马虎。”每当回想起师傅王勃的叮嘱,醇氨车间压缩工序的翟秀萍心中都满是温暖。翟秀萍初到醇氨车间,被分配至压缩工序,关中糙汉子王勃成为了她的师傅。这位从一线巡检干起的老员工,没有华丽的言辞,却用最实在的行动倾囊相授。从熟悉设备管线的每一个阀门,到精准记录每一组运行数据;从讲解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到手把手教她应急处置技巧,师傅总能把复杂的化工知识拆解成易懂的细节,陪着她一遍遍在现场实操,直到她完全掌握。至今翟秀萍早已能独立完成压缩工段的各项工作,而师傅“踏实做事、严谨细致”的态度,更成为她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是师傅领我走进了化工行业的大门,这份恩情我会一直记在心里。”翟秀萍鼻子有一次丝哽咽的说,将来她也会将这份匠心传承下去,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黄陵煤化工:李娜)

 

师:雒志鸿

徒:史立军

在这火光灼灼、机器轰鸣的炼焦车间,您不仅是我的师傅,更是带我穿越钢铁丛林的领路人。刚来炼焦车间时,我对PLC、变频器、触摸屏一窍不通,连四大车排查故障都无从下手。是您一次次拿起图纸,从电气基础教到编程调试,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把最宝贵的经验传给我。

您常说:“干电工,眼里要有活,手里要稳,心里的安全弦一刻不能松。”这句话我一直牢记,您传给我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份责任。

如今我已能熟练运用PLC在线调试功能快速消除四大车电气故障、独立安装调试变频器、还能设计触摸屏组态画面并运用到现场工作中。车间里每盏亮起的灯、每台转动的电机,都见证着您带我走过的成长之路。您没有三尺讲台,却在这焦炉设备旁,给了我最扎实的技术课。这份师徒情,我铭记于心;您教的本事和规矩,我也一定会认真传承下去。(黄陵煤化工:史立军)

 

师:高飞

徒:刘琴

谁又能想到,学生时期可以沐浴师恩,而工作后也能享受到当学生时的“荣耀”。此时,质检中心化验室煤焦化验员高飞正在孜孜不倦的指导着另外一名化验员,“如何分析化验煤样的胶质层”:如何称取煤样、装煤杯、使用水平仪、测量并计算胶质层厚度等等。师傅耐心且详细地讲解,徒弟认真思考并记忆,确保不落掉任何一个细节。“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伴一程。”在工作中我们不仅仅是同事,更是亦师亦友,彼此陪伴,共同进步,用自己那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为公司的安全生产、飞速发展添砖加瓦!(黄陵煤化工:刘琴)

 

师:张耀峰

徒:侯鑫

恩师如灯,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记得刚接触焦炉设备时,是您一遍遍陪我演练操作流程;深夜巡检时,是您特意为我准备的热茶驱散了严寒;遇到技术难题时,是您用布满老茧的手握着粉笔,在操作台上画出清晰的原理图。您不仅教会我如何精准控制熄焦时间,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那些写在学习笔记上的批注,那些在我迷茫时的及时点拨,那些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都化作星火,点燃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师傅,您不仅教会我操作技能,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薪火相传的责任。此生有幸得遇良师,惟愿以您为榜样,让工匠精神永续传承。(富平分公司:侯鑫)

 

师:惠丽娜

徒:詹文娟

今天是教师节一个让我非常感恩的节日,回想2023年初来化产车间中控岗位,面对陌生设备与复杂流程,我曾手足无措。惠师傅在我最迷茫时伸出援手,用沉稳坚定的声音耐心讲解工艺原理,带我熟悉阀门位置与管道走向。一次操作失误后,她并未责备,而是细致示范,常叮嘱:“不怕不会,就怕不问。”这句话激励我勇敢求知。她不仅传授技术,更以身作则,让我懂得责任与细致的真谛。在她的指导下,我从新手成长为能独立担当的员工。她的无私帮助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感恩惠师傅倾囊相授,感恩这份不计得失的师徒情谊。我将铭记于心,并努力传承,像她一样成为他人前行路上的一盏灯。(黄陵煤化工:王莹)

 

师:赵向阳

徒:陶佳曦

恩师如舟,渡我技海。每当我站在炽热的焦炉前,总会想起师傅赵向阳坚实的背影。是您,用坚守为我摆渡技术难题;是您,带领我们技术创新,将节约百万元的成果化作最生动的教材。记得煤气预热器更换的那七个多小时,您汗湿的工装映着炉火,却仍不忘转身指导:“小陶,这个密封要这样处理”——您把每一次抢修都变成了传道授业的课堂。从炭化室挖补到煤气系统优化,从应急处理到团队攻坚,您不仅传授技艺,更让我明白:工匠精神就是在火花飞溅中追求极致,在高温炙烤下坚守初心。幸得恩师引路,惟愿以您为灯塔,在热修这条路上扬帆远航,将您教予我的每一个技术要领、每一份责任担当,都化作前进的动力。师傅,谢谢您!(富平分公司:陶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