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晨光中,黄陵煤化工的生产区迎来一场特殊的“大考”。780名职工踏上跨区域岗位交流之路,460余名干部职工则化身“守护者”“美容师”“攻坚队”坚守阵地。在这场“双向奔赴”中,公司以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陕焦公司“四种精神”为指引,在技术升级期书写了生动的实践篇章。
01降本增效 “紧日子”过出“好日子”
留守团队将“过紧日子”理念深植实践,“能自主维修的绝不外委,能利旧改造的绝不换新。”创新修复,建造1:1冷态模拟碳化室墙面模型,制定三类裂缝修复方案,攻关“微型小焦炉”冷态修复技术;深度“诊疗”,全面检查、清洁、润滑、调试设备,上半年发现整改隐患104项;电仪中心、化产车间、炼焦车间协同完成关键任务(如加盲板、推空炉);自主降本,成立房屋修缮队,节省外委费20余万元;醇氨车间攻坚小组优化氮气消耗,月省液氨费用13万元;主动对接政策、优化用电策略,成功斩获电力现货市场政策红利,获得现货分摊返还费用净结余46.2万元。
02未雨绸缪 “乙方思维”筑牢设备根基
设备物资的“健康状态”直接关系未来。黄陵煤化工通过“计划+检查+管控”三维联动,让“沉睡”设备保持“待命”状态。制定《系统设备维保方案》,明确“盘车、清洁、润滑、调试”标准,技术骨干每周督导,为1300余台设备“体检”。截止7月底,累计开展综合检查与党群“1+6”督导40余次,整改问题隐患100余项;完成焦炉炉体初步检查方案,依据炉温曲线与实测数据编制科学扒焦方案,为后续修复打基础;针对物资安全,组建“安保+消防”联动小队,恢复全厂监控,在13处重点区域设巡检点,“白+黑”交叉巡逻。累计整改问题150余项,实现物资“零丢失、零损坏”,为资产保值上紧“安全锁”。
03同心聚力 “方程式”解好职工难题坚持“人尽其才、关怀到位”,化挑战为凝聚力。年初通过实地调研、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全面摸排员工技能特长与职业规划,制定《员工轮岗实施方案》,将700余名员工妥善安置至浩海煤化、富平分公司,保障收入、支援生产,400余名留守职工高效承担维保、值守核心任务,实现“人岗匹配、各尽其能”;同时建立“面对面倾听、点对点反馈”机制,下发《关于畅通员工意见反馈渠道的通知》,累计收集员工问题20余条,已答复11条、推进解决9条;成立“爱心帮扶组”,建立“诉求收集-分类派单-限期解决-跟踪回访”闭环机制,解决职工家庭就医、子女入学、交通补贴等实际问题20余项;为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12万元等一系列举措,让员工切实感受“企业如家”的温暖,凝聚力不降反升。
04淬炼成钢 动能积蓄待发
780+460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奋斗图景,更结累累硕果:职工乔晓亮参加陕煤集团班组长“扬帆·筑梦”综合素质提升强化班被评为“金牌班组长”;职工刘鑫代表公司参加“陕西省应急科普讲解大赛”荣获“优秀讲解员”;职工李奋洋、蔡禹、王宏涛发明的焦炉维护“电动调节工具”荣获陕西省“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优胜奖。这支“技术淬炼期”得到锤炼的队伍,正为陕焦公司的的高质量发展蓄积更强动能。(黄陵煤化工:邱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