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运行装置110kV变电站控制室,电脑显示器上的运行天数悄然跳至1276天,这不仅仅是串冰冷的数字,更是无数个日夜的默默坚守,是“精操细作”的极致追求,更是一群配电人用责任为笔、匠心为墨,在平凡岗位上绘就的安全长卷。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份非凡成绩单背后的“匠心密码”。
密码一:安全操作“零失误”——“两票三制”是铁律
在供电系统高低压间,每一次操作都关乎全局,容不得丝毫闪失。配电工们将“两票三制”视为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融入每一次操作的骨髓。
“操作票核对无误,请复述操作步骤!”
在供电系统高低压间,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重复。操作前,一人清晰唱票,一人专注复述,确认每一步流程无误,双眼紧盯机柜,手指精准执行——或点触操作键,或合闸分闸,或更换警示牌,直到指令完成,参数稳定,紧绷的神经才能稍松。
在隐患排查方面,他们更是带着“放大镜”精神,查设备接线是否松动、指示灯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气味,哪怕是操作屏上一闪而过的异常代码,都会溯源排查。“听起来简单,可日复一日坚持规范操作,还要随时揪出藏在细节里的隐患,靠的就是‘零差错’加‘零放过’的执念。”一位老配电工坦言。正是这看似“繁琐”的流程与较真的排查,像一把精密的“安全锁”,从源头上杜绝了误操作风险,更将潜在隐患连根拔起,为系统平稳运行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密码二:日常管理“零死角”——“勤”字诀织密防护网
“设备就像人,得常看、常摸、常调,‘小毛病’早发现,才能避免‘大问题’。”供电运行班长的话,道出了日常管理的核心——“勤”。
他们制定了全覆盖的标准化巡检路线,从高压柜到低压柜,从电缆沟到变压器,无死角巡查。巡检人员手持测温仪,仔细记录设备温度、仪表读数,不放过一丝异响、一度温差,刨根问底,直到排查清楚。
在日常管理中,结合实际运行数据与设备特性,精准测算出最优保护定值,主动与厂家沟通协作完成定制修订。如今,保护装置如同练就“火眼金睛”——故障时能“秒速跳闸”切断风险,正常运行时则“稳如泰山”不误动,让供电系统始终保持灵敏而可靠的最佳“防御状态”。
密码三:设备维护“零盲区”——“靶向施策”保健康
设备的“健康”,离不开精心维护。为破解高压设备测温难、隐患发现滞后的问题,团队主动引入无线测温技术,在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温度,数据同步传输至主控室,超标即时报警,实现了从“被动巡检”到“主动预警”的转变。
每到高温酷暑,他们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原有巡检频次基础上再加倍,烈日当空仍爬上设备平台,用红外测温仪逐点排查;为配电室加装空调,确保设备在适宜温度下运行;对长期闲置的轴流风机全面检修,清理风道、更换电机,让通风系统重新“焕发生机”,为设备撑起“防暑伞”。“高温天设备最‘娇气’,多跑一趟、多查一遍,心里才踏实。”汗水浸湿了工装,却浇不灭他们守护设备的热情。
密码四:未来守护“零终点”——责任在肩,步履不停
1276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从寒冬腊月到三伏酷暑,电气运行装置的配电人员用日复一日的精操细作、一丝不苟的日常管理、靶向精准的维护保养,生动诠释着“责任重于泰山”的深刻内涵。在他们心中,每一个平稳运行的日夜,都是对企业“生命至上 安全为天”誓言最生动的践行,这条守护之路,他们还将坚定地走下去,续写更多“零事故”的平安故事。(富平分公司:杨斌)